6种葡萄常见病害,第3个最让果农头秃......
小包
2021-07-16 17:45:18
107
甜滋滋的葡萄已经进入挂果的时段了。
 
虽然我们都格外期待葡萄能有个大丰收,但它们在生长过程中总是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常见的病害发生,不仅影响果品品质,还会影响总体产量,令果农伯伯们头秃。
图片
 
今天小包带你们一起来盘点一下10种最常见的葡萄病害,同时也谈谈如何更好的防治。
 
1、白粉病
 
图片
病理特征:
 
葡萄的白粉病是由葡萄钩丝壳菌侵染所引起的一种病害,主要是危害叶片、枝梢及果实等部位。
 
在病害侵染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,果实先在果粒表面产生一种灰白色粉质霉,而白粉下面则是有褐色花纹的表皮,最后表皮变为暗褐色,受侵害的幼果很容易表皮开裂。
 
如果是叶片受害,则是在叶表面产生一层灰白色粉质霉,然后逐渐蔓延到整个叶片,严重时叶子会卷缩枯萎。
 
干旱的夏季和温暖而潮湿、闷热的天气有利于白粉病的大发生。一般6月开始发病,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发病达盛期,9~10月份停止发病。
 
葡萄白粉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,华北葡萄产区受害比较严重。
 
基础防治方法:
 
(1)清除菌源。秋后剪除病梢,清扫病叶、病果及其它病菌残体,集中烧毁。
(2)加强栽培管理。注意及时摘心绑蔓,剪除副梢及卷须,保持通风透光良好。雨季注意排水防涝,喷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和根施复合肥,增强树势,提高抗病力。
(3)通过药剂防治。
2、灰霉病
图片 
病理特征:
 
葡萄灰霉病俗称“烂花穗”,又叫葡萄灰腐病,是灰葡萄孢霉侵染所引起的、发生在普通上的一种病害。
 
主要危害花序、幼果和已经成熟的果实,有时也危害新梢、叶片和果梗。
 
花序、幼果感病,先在花梗和小果梗或穗轴上产生淡褐色、水浸状病斑,后病斑变褐色并软腐,空气潮湿时,病斑上可产生鼠灰色霉状物。
 
空气干燥时,感病的花序、幼果逐渐失水、萎缩,后干枯脱落,造成大量的落花落果,严重时,可整穗落光。
 
新梢及幼叶感病,产生淡褐色或红褐色、不规则的病斑,病斑多在靠近叶脉处发生,叶片上有时出现不太明显的轮纹,后期空气潮湿时病斑上也可出现灰色霉层。
 
葡萄灰霉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。
 
春季引起花腐,中国各地均有发生。
 
基础防治方法:
 
(1)清除病源。细致修剪,剪净病枝蔓、病果穗及病卷须、彻底清除于室(棚)外烧毁或深埋。
(2)控制温湿度。通过覆盖薄膜、调节室(棚)内温湿度,抑制病菌孢子萌发。
(3)防水套袋。做好防水工作、果穗套袋,避免病菌传播。
 
3、炭疽病
图片 
病理特征:
 
葡萄炭疽病又名晚腐病,是由半知菌亚门、炭疽菌属胶孢炭疽菌侵染引起的。
 
主要危害接近成熟的果实,侵害果梗和穗轴。
 
果实受害后,先在果面产生针头大的褐色圆形小斑点,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并凹陷,表面产生许多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
 
天气潮湿时涌出粉红色胶质的分生孢子团是其最明显的特征,严重时,病斑可以扩展到整个果面。
 
一般年份,病害从7月上旬开始发生,8月进入发病高峰期。
 
葡萄炭疽病在中国各主要产区发生比较普遍,因为在葡萄生产后期发生,对果实危害明显,所以对果农影响最为明显。
 
基础防治方法:
 
(1) 消灭越冬菌源。秋季彻底清除架面上的病残枝、病穗和病果,并及时集中烧毁。
(2) 加强栽培管理。及时摘心、绑蔓和中耕除草,为植株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,同时要注意合理排灌,降低果园湿度,减轻发病程度。
(3)果穗套袋。套袋是防葡萄炭疽病的特效措施。
 
4、白腐病
图片 
病理特征:
 
葡萄白腐病又称腐烂病,由白腐盾壳霉菌侵染造成,主要危害果穗和枝梢,也可危害叶片。
 
果梗和穗轴上发病处先产生淡褐色水浸状近圆形病斑,病部腐烂变褐色,很快蔓延至果粒。
 
果粒变褐软烂,后期病粒及穗轴病部表面产生灰白色小颗粒状分生孢子器,病果易脱落,病果干缩时呈褐色或灰白色僵果。
 
葡萄白腐病在全国各葡萄园地发生较普遍,果实损失率在10-15%,在严重的年份里可损失60%以上,甚至失收,高温高湿季节,该病危害相当严重。
 
基础防治方法:
 
(1)选择抗病品种。在病害经常流行的田块,尽可能避免种植感品种,选择抗性好、品质好、商品率高的高抗和中抗品种。
(2)精细化管理。勤施有机肥,升高结果部位,疏花疏果等精细化管理。
(3)药剂防治。根据不同的发病期有针对性进行防治。
 
 
5、霜霉病
 图片
病理特征:
 
葡萄霜霉病是由葡萄生单轴霉侵染引起的,主要危害叶片,也能侵染新梢幼果等幼嫩组织。
 
叶片被害,初生淡黄色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,以后逐渐扩大为褐色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病斑,数斑相连变成不规则形大斑。
 
天气潮湿时,于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,发病严重时病叶早枯早落。
 
葡萄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葡萄病害,我国主要葡萄产区均有,尤其在多雨潮湿地区发生,危害较为明显。
 
基础防治方法:
 
(1)冬季剪除病梢,清扫病菌残体,减少病源;及时排水,通风透气,降低湿度;控制施氮肥,适当增施磷、钾肥增强树长势。
 
(2)调节室内的温湿度,特别在葡萄坐果以后,室温白天应快速提温至30℃以上,并尽力维持在32~35℃,夜温维持在10~15℃,空气湿度低于85%,控制病害发生。
 
(3)药剂防治。
 
 
6、黑腐病
图片
 
病理特征:
 
葡萄黑腐病是由黑曲霉侵染导致的,主要发生在果实、叶片、叶柄和新梢上。
 
果实被害后发病初期产生紫褐色小斑点,逐渐扩大后,边缘褐色,中央灰白色,稍凹陷,发病果软烂,而后变为干缩僵果,有明显棱角,不易脱落,病果上生出许多黑色颗粒状小突起。
 
葡萄黑腐病是真菌病害,在东北、华北等地发生较多,一般为害不重,在长江以南地区,如遇连续高温高湿天气,则发病较重。
 
基础防治方法:
 
(1)清除越冬病源。
(2)及时排水,增施有机肥。
 (3)药剂防治。在南方,在喷药防治上要抓住花前、花后和果实生长期三个关键时间。
 
其实这些常见病害只是葡萄在种植生长中遇到的一部分,还有诸如房枯病、黑痘病、酸腐病等病害也常常威胁着葡萄的正常生长。
 
在这过程中,果农朋友们要时刻关注葡萄的生长态势,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抑制,才更有可能获得丰收。
年货包装 业界动态 公司动态 干货学习
  • 热门新闻